中国百科  > 所属分类  >  当代书画名家    书画名家    艺术家    文化   
[0] 评论[0] 编辑

鲁晓波

鲁晓波鲁晓波
鲁晓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男,汉族,1959年1月生,1975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授。

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研究生院副院长、美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等职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同志长期从事信息艺术设计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艺术设计,出版编著有《数字图形界面设计》《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参与主持实施国家元首检阅台设计、“中国高速铁路信息导示系统设计”、上海世博会湖南馆设计等重大项目。

人物经历

1978至1982年中央工艺美院毕业,1982至2000年中央工艺美院教师、副系主任、主任,2000至2002年美国微软研究院掌上电脑界面设计客座研究员,2002-2011年任清华大学美院副院长、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美院院长。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曾兼任中国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任免信息

2018年12月24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选举鲁晓波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研究方向

以计算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趋势必将促进设计学科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非物质的信息成为了设计的本体,因此需要建构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和程序,以及设计美学范式和设计评价准则,形成一个适合非物质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设计学科体系。同时,由于设计本身及其服务对象的复杂性,设计的多学科融合成为了必然要求。我们本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坚持交叉学科发展的思路,基于一个高起点的国际艺术与设计平台,在信息交互设计、数字娱乐设计、移动服务设计和新媒体艺术设计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激发人们以人文尺度对人类社会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批判性思考,促使人们以艺术的方式和美学的思维来审视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数字化世界,从而增强对人类本质问题——有关自然的、感官的、审美的和情感的等方面的关注,发展信息生态视野中的可持续性设计。

鲁晓波作品鲁晓波作品

人物专访

媒体:鲁院长,能否请您谈谈此次清华美院与UPA中国的合作?

鲁晓波:此次大会促进了双方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盛会。清华美院一直关注国家的发展大计,并与外界有着多样的合作方式。比如,邀请企业界专业人士做客课堂,为学生们介绍实际案例经验,或者采用研究项目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到企业里做实习的方式了解行业现状;此外我们也欢迎企业人员来学校攻读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学位,研讨解决企业问题的方法。

媒体:您能从学术角度对用户界面进行定义么?

鲁晓波:我认为用户界面就是系统与人之间建立的有效联系媒介。多年的研究经验使我相信,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最自然的方式,即使是人工智能在现阶段也还未达到这种程度。对当下谈论得很热的用户体验,我要说的是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体验,不能泛体验。技术测试背后的人性化、情感化的东西应该如何合适地应用于人工智能是职业设计师要抓住的关键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简单的情趣化,设计师需要更多得关注设计大环境,要怀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我国在信息产业上有条件赶超外国,国家正在出台政策提高有效的机制,所以摆在青年设计师面前的是机遇多于挑战的前景,需要尽快抓住。

媒体:可以看出您对青年设计师给予的殷切希望,那么,您能谈谈当下设计师的积极作用么?

鲁晓波:尽管现阶段国内的设计环境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设计师仍然可以发挥想象力——在限制中发挥想象力,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就拿国家高速铁路设计竞标项目来说,之前毫无可以参考的经验,我们能在与日本设计公司以及国内城规院的竞争中成功中标,靠的就是设计师对用户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更重要的是使用能让客户信服的表达方式。中国企业有效机制的建立尚未成熟,所以就需要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媒体的正面宣传、政府的大力推广与领导的积极支持,然而,与这些外因条件相比,现阶段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还是发挥设计师的积极内因作用——既有理想的一面又有理性的一面,设计文化的创造需要设计师具有大政治价值观,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大方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庞茂琨    下一篇 陶勤

参考资料

[1].  中国文化报道   http://www.zgwhbd.co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